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威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复杂,给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保护个人和机构的敏感信息,空间攻防对抗的概念应运而生。
空间攻防对抗是指通过防御和对抗措施来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技术和策略,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和服务中断等问题。空间攻防对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对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也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空间攻防对抗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水平。通过采用安全策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空间攻防对抗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意攻击者进一步入侵系统。同时,它还可以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数据的安全,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空间攻防对抗在商业和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是其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信息安全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威胁。通过采取空间攻防对抗措施,企业可以保护其商业机密、客户数据和财务信息免受攻击。这不仅有助于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空间攻防对抗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化的进程,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防系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攻击者可能利用网络漏洞和技术缺陷来渗透国家的关键系统,给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空间攻防对抗,国家可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络抵御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空间攻防对抗面临着一些挑战。网络攻击技术不断发展,攻击者也在不断改进其攻击手法,使得防御工作更加困难。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防护的难度。网络涉及的设备、协议和应用程序众多,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全球化,跨国网络犯罪成为了一个难题,需要各国合作加强空间攻防对抗。
空间攻防对抗在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促进商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我们有信心应对和克服这些挑战,打造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网络空间。
我国防空知识
防空知识 一、防空 防空是指对来自航空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敌方突袭力量进行的防护、抗击和反击的措施与行动。包括建立各种防空体系,进行反空中侦察、防空作战,实施对空隐蔽、伪装、防护和消除空袭后果等。现代防空主要是防备和抵御敌方来袭飞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其他军用航空器等。 防空的任务是平时保卫国家领空不受侵犯,战时掩护国家进入战时体制,抗击和反击敌之空袭,保卫重要目标,保障军队行动自由,保护人民群众安全。 二、防空组织 防空组织是根据防空任务而组成的防空组织系统及其工作机构。我国的防空组织包括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人民防空三大部分。 国土防空是为保卫国家领土安全而统一组织的全国性防空。其主体是要地防空。要地防空是为保卫国家重要地区或目标安全而组织的区域性防空,包括政治经济中心、首脑机关、军事要地、重要工程、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的防空等。 野战防空是指部队在野战条件下为保障其空中安全而组织实施的防空。 人民防空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的活动。我国的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三、城市防空 城市防空是针对敌人对城市的空袭而采取的抗击、反击和防护行动。是要地防空的一种。从近期局部战争看,空袭的重点几乎都是城市,或者是城市内的重要目标,使城市防空格外引人注目,上升为国家、军队和城市政府都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城市防空的力量,是以军队航空兵和防空兵为主体,辅助以地方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防空力量和必要的远程反击力量如战役战术导弹等,以及武警、公安等力量。其目的是保卫大中城市安全,积极打击各种空袭兵器,削弱敌人空中力量,彻底粉碎敌人空袭企图。 四、城市是现代防空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战争史表明,以空袭为开端并贯穿战争始终,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模式之一。空袭的首选目标是城市,通过空袭城市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伦敦防空作战的胜利,大量消耗德空中力量,为德国的最后失败奠定了基础,而前苏联莫斯科防空的胜利,加速了德国失败的进程。相反,日本广岛和长崎防空的失败,成为日本宣布投降的催化剂;利比亚首都的防空失利,使美国轻而易举地“打下了”世界上掀起的反美浪潮;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防空战果不佳,直接导致伊军的全面被动,以失败告终;南联盟的贝尔格莱德防空作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由于防空力度不够,最终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由此可见,城市防空的成败,决定着局部战争全局的主动与否。 将城市作为现代防空的重点,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商品流通的枢纽、人力资源的集散地,许多建立在边远山区的军工企业,已经迁到交通、电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具备一定规模的国防工业区干脆建市。城市在国家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战时受敌空袭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城市防空已经攸关着人民生存、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此外,对城市进行防空还可极大的提高民心士气。现代空袭中,城市一旦遭到空袭不但会造成建筑物的毁坏,还会断水、断电、断油、断气、交通堵塞等,使生产、生活环境急剧恶化。还有可能使通信、新闻等目标遭受损失,造成整个城市瘫痪失控。尤其是造成仓储目标、重要工业设施的严重毁坏,造成直接和次生灾害。如化工厂遭空袭有毒物质外泄,造成严重污染,危及市民生命;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爆炸会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水库的泄漏会造成大面积的水灾等等,其毁伤后果往往超过空袭直接造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还会引起人们心理恐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保持城市的稳定,才能提高市民的士气,才能增强战胜敌人的勇气。 1、防空作战的先例(气球炮的出现) 随着气球、飞艇的研制成功并用于空中侦察和轰炸行动以后,对空防御问题也就被提出来了,从而出现对空射击活动。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后,巴黎人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频繁使用气球与外部进行通信联络。普鲁士军队为了击落从巴黎放出的军用气球,切断法国人的联系,专门制造了口径为37毫米的“防气球炮”,装在四轮马车上拉着,采用直接瞄准的方法追赶气球射击。普法战争中的这次对空射击行动,可称得上是防空作战的先例了。 空防斗争的开始(高射炮的出现) “气球炮”虽然是今天高射炮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高射炮是在飞机出现以后,才得以诞生的。1906年,德国国防部长就问:“现有的火炮,在多大程度上能对付飞艇和飞机?”同年,德国的爱哈尔特公司制造出一门能打飞艇和飞机的高射火炮。这样,世界上第一门高射炮诞生了。继该公司之后,1908年,德国的克虏伯公司也制造出了一门对空射击的专用火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当时工业技术比较先进的其他国家也相继制造了高射炮,当时性能较好的首推德国在1914年制造的77毫米高射炮,这是一种结构已经比较完整的牵引式高射炮。同年,俄国制造出了车载式76毫米高射炮。1914年4月4日,德国1架飞机在向地面攻击时,被摩洛哥军队的地面高射炮火击落,这是世界防空史上第一次用火炮击落的有人驾驶飞机,标志着空防斗争的开始。随后,高炮射的射击效能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1914年,击落一架飞机的平均弹药消耗量为11585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仅需要5040发就可击落一架飞机。 2、防空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雷达的出现) 防空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当首推雷达的研制与应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一般由天线、收发转换开关、发射机、脉冲调制器、接收机、显示器、定时器及电源等部分组成。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本世纪之初,1922年,意大利的马可尼提出用无线电波可以探测物体、同年,美国海军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随后,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军用雷达。到1936年和1938年,美国和英国先后研制成功了能探测到数公里之外飞机的脉冲雷达。 英国是最先把雷达用于防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还在进攻法国的时候,英国当局就已预料到德国将进攻英国,并可能首先实施空袭。为此,英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战前研究和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计划就是将雷达这种“秘密武器”部署在全国各个重要方向。在“不列颠之战”开始之前,英国经过努力已经构成了两道雷达探测网,共51座雷达站。第一道为本土防御雷达网,能有效监视飞行高度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道为本土低空搜索雷达网,用于搜索760米以下飞机。由于雷达警戒网能测知德国飞机的来袭时间和大致的方向,大大弥补了歼击机的不足。雷达的使用,对于当时处于劣势的英国空军保存实力和地面防空作战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现代防空中的侦察预警 侦察预警是现代条件下防空作战的首要前提。只有尽早发现来袭兵器的种类、方向、批次和临空时间,才能为对空打击和隐蔽防护赢得主动。侦察预警是通过侦察,预先及时地提供敌空袭情报。防空侦察预警主要包括卫星侦察预警、飞机侦察预警、地面雷达侦察预警和群众性的侦察预警。 卫星侦察预警 卫星侦察预警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侦察预警手段。通常有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地面信息接收站、指挥通信系统等联结成为侦察预警网,具有侦察面积大、飞行速度快、侦察效果好、侦察“合法”化、情报传递快的特点。在海湾战争中,预警卫星协助“爱国者”地空导弹高效地拦截“飞毛腿”导弹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前由于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不一,除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实力装备侦察或预警卫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卫星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用于防空侦察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面雷达侦察预警 地面雷达侦察预警是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和预警的一种技术。目前先进的雷达有AN/FPS,S—115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4800公里,可探测高、低空弹道导弹和近地轨道卫星AN/FPS—118超视距雷达,作用距离926—3333公里,探测距离60—350公里,预警时间30分钟以上,有一定的反隐形能力。 飞机侦察预警 飞机侦察预警主要由空中侦察、预警飞机完成。利用空中飞机侦察预警,机动性强,使用范围广,预警需要的时间短,对低空目标探测性能好,能及时发现空袭兵器,特别是低空突防或超低空突防的空袭兵器。 群众性的侦察预警 群众性的侦察预警,就是利用民间情报网进行侦察等预先报知情报的话动。人民群众分布面广、人数众多,是一支重要的侦察预警力量。通过抵近空袭兵器基地侦察,对空观察空袭兵器的航向、批次、种类,运用无线电窃听敌空袭信息等,都有可能获取敌空袭的重要情报。人民群众的侦察预警活动,可以弥补高技术侦察预警手段的某些不足。在敌人强大的电子干扰,或通信、侦察等技术装备严重受损的情况下,群众性的侦察预警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我国民兵大有可为。 4、隐形飞机也有对手 隐形飞机并不是神话中说的完全看不见的“隐形人”,它只是在现代军用飞机上采取了各种设计和技术措施来降低雷达、红外等可探测特性,它不可能实现绝对隐形。隐形飞机无论在反探测技术上,还是战术运用方面都存在弱点,并非无懈可击。一是隐形飞机很难在所在雷达频率上实现隐形。二是隐形飞机很难在所有方向上实现隐形。三是反雷达探测的隐形涂料具有局部性。四是机动性能较弱。五是自卫能力弱。 5、巡航导弹的弱点 一是发射平台易暴露。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种类多、发射能力强,但容易暴露。二是任务规划时间较长,应变能力弱。三是速度慢、高度低,易遭地面火力拦截。四是结构复杂,抗毁能力低。五是地形匹配制导不适宜平坦地区。 机动规避在保存战力中的作用 防空中的机动规避就是利用敌人从侦察到打击,从前次打击到后次打击之间的时间差,灵活变换目标的空间位置和机动方式,使敌对目标难以发现和确定,以避开敌人的火力。现代条件下,以机动求生存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战场透明日益增大,隐蔽目标已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固定目标更易被侦察、识别、定位和摧毁。因此,只有适时进行巧妙的机动,灵活变换目标的位置,才能提高其生存率。 6、伪装在现代战争中仍很重要 现代条件下的防空作战,伪装的难度大大增加,但其地位和作用却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对处于劣势的防空一方,由于打击能力和手段有限,加强伪装可以弥补其不足。1991年10月,美国防部针对地面目标面临现代侦察和精确制导武器威胁不断增大的情况,实施了提高目标生存力的联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没有伪装措施的目标,其幸存率在9%~38%之间,而采取了伪装措施的目标,幸存概率上升到42%~90%之间。美军由此得出结论,伪装措施在现代条件下仍是提高地面目标生存力的有效技术手段。 伪装的措施 一是施放烟幕进行伪装。烟幕能快速遮蔽自己,迷盲敌人的观察,降低其武器的命中率,对可见光、红外线有较大的衰减作用。试验表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被烟幕笼罩的目标进行射击,效果会降低70%~80%。 二是利用伪装器材进行伪装。制式伪装器材主要有伪装网、红外辐射器、热反射遮障和热模拟器。这些器材可有效地对付敌红外侦察、卫星侦察、雷达和各种电子、光学侦察器材。 三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伪装。通常可采用植被、深山密林、山洞和地形地物等降低敌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 四是利用或制造不良天候、气象条件。其目的是干扰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系统,缩短其作用距离和降低打击精度,甚至使其无法跟踪和制导。 烟幕对激光制导武器特别有效 烟幕作为一种防护措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但是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烟幕仍然是对付精确制导武器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对激光制导武器特别有效。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防空作战中,在美军对安富发电厂实施空袭时,部队施放烟幕,工人施放涡轮蒸气,使发电厂上空笼罩在一片烟幕之中,美空军发射的数十枚激光制导炸弹,无一命中目标。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空军突出伊拉克奥西拉克核设施时,由于伊军除了在其周围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兵器之外,还使用烟幕释放器释放烟幕,在伊拉克防空火力威胁和烟幕的掩护下,美军开始投入了75架作战飞机,实施常规空袭,没有奏效。后来使用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在夜间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仍然没有命中目标。此后美军连续几个晚上出动了几十架次的隐形战斗轰炸机,投掷了几十枚激光制导炸弹,才将该目标摧毁。伊拉克还点燃了600多口油井和很多油库造成海湾上空烟雾弥漫,多国部队的空中侦察和轰炸受到极大限制,空袭计划不得不改变或放弃,误伤事件频频发生,在28起误伤事件中,有11起由于烟雾所致,死亡35人,占误伤事件总数的40%。 防空出现“危机”的原因 防空与空袭的对抗连续了9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从双方的对抗态势来看,前70年大体上是一个均衡对抗的局面,攻防双方各有胜负。 到了20世纪70年代防空可以说达到了极盛期,埃及叙利亚防空部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期取得的辉煌战果令人惊呼“以地制空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空地对抗舞台上却接连上演了空袭取得绝对胜利的“一边倒”战争,防空突然变得不堪一击。从1985年美军奔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1985年10月以色列空军瞬间摧毁巴解总部,1986年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贝卡谷地,1991年1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景”作战,1995年9月北约在波黑的“精选力量”作战,以及1998年的美英伊拉克“沙漠之狐”空袭行动等一系列高技术空袭,使防者一方即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的“联盟力量”作战,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化空袭,进攻者早已对战场全维控制、使战场单项透明,致使防者一方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可以说,防空已经陷入危机之中。 那么,防空为什么会出现“危机”呢?当我们真正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防空与空袭时,就会发现,“一边倒”现象的深层根源和实质,就是由技术差、观念差固化为“时代差”和“战争代差”的必然结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空袭作战和局部战争,防空对抗已经是两代作战模式的对抗。空袭的模式明显已经超越了工业化空袭的范畴,运用的是新型作战和指挥控制手段,这种空袭具有许多全新特征:飞机-导弹一体化突击;精确打击与强摧毁;高强度压制防空系统;主导性信息支援与对抗;集成化联合作战;全方向、全空间、全距离作战;全天候、全时域作战等等。这种空袭模式可以称之为“高技术空袭”(或称之为“准信息化空袭”)。而防御所运用的防空模式仍然是20世纪70年代所定型的工业化防空模式,正是对抗模式的“代差”,造成空袭方与防空方的预警、指挥控制、抗击和防护等诸项领域的对抗中形成全面的反差,将防空推入绝对劣势,从而陷入“危机”! 五、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的新观念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局部战争,日益向空中化方向发展,空袭与防空已成为战争中重要的对抗方式之一。从近20年来发生的十几次不同规模的空袭与防空作战可以看出,胜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战双方兵力兵器存在“技术差”;二是双方奉行的作战思想存在“观念差”。因此,赢得未来防空作战的胜利,必须在大力发展防空武器装备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更新防空作战观念。 信息主导的防空观念 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作战,火力的运用仍然十分重要,但科学地掌握和使用信息资源,是决定防空作战胜负的关键,也是衡量防空作战水平的重要标志。应摒弃单纯以火力战为主体的防空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夺取和保持信息优势。要积极谋求信息与火力、机动力与保护力的紧密结合,以信息制约能量的释放,以信息配置物资,以信息沟通指挥,以信息网络化筹建防空战场。当然,将制信息权放在防空作战的首位,还应进一步完善防空信息作战体制,合理规划建设防空信息作战体系,大力发展防空信息作战武器装备,培养防空信息作战人才。 联合制胜的防空观念 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作战越来越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以电子干扰机实施电磁软杀伤为先导,以实施全程指挥控制和信息交换为保障,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等混合编队并与巡航导弹相配合,实施强有力的硬摧毁。空袭力量的信息化、多样化和一体化,要求防空力量必须由分散型变成集中型,由单一军(兵)种变成多军(兵)种力量的联合作战,以系统整体的对抗赢得防空作战的胜利。实施一体化联合防空作战,必须以灵敏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为中枢,科学调配和编组陆、海、空军防空兵力及人民防空力量,使各种侦察预警力量、空中突击力量、对空打击力量和信息对抗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大纵深、多层次的防空体系。 先制反制的防空观念 在空袭与防空作战中,防空并非只能被动地“防”,也可以积极主动地“攻”,变消极防空为积极防空,在被动情况下争得先机。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杜黑就提出了攻势防空思想。他认为,“与打下空中飞行的鸟相比,用摧毁地面上的巢和蛋的方法摧毁敌方空中力量更容易奏效”。信息化条件下,空袭兵器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打击距离大幅度增加,可以在对方地面防空火力圈之外实施攻击;二是打击精度空前提高,空袭效能不断增强;三是空袭兵器性能日益改善,可以从任意方向和高度对预定目标实施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要赢得防空作战的胜利,必须实施积极主动的攻势防空,发挥防空力量的最大效能,尽可能地在较远的距离上打击敌空袭兵器,努力将空袭威胁消除在己方领土(海)或目标之外。 空天一体的防空观念 随着战场空间的不断拓展,空袭与防空双方武器装备的日新月异,近地空域已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各国军事家正把目光投向区域更加广阔的外层空间。卫星侦察、探测、定位技术,外层空间激光攻击技术,航天对地攻击技术,必将应用于未来战争,空天一体化防空已是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的客观要求。打赢未来防空战争,要使防空向防空、防天一体化过渡,在继续提高空中防御能力的同时,加强防天体系的建设。同时。要根据当前防空、防天面临的防卫星、防弹道导弹、防巡航导弹、防隐形飞机等急需解决的“四防”问题,在力量建设和运用上寻求有效办法。 大区域的防空观念 随着空袭作战平台的高速机动、远程奔袭和新型空地导弹、远距离投射弹药的大量使用,防空作战空间大幅扩展,以全程、全域防御为主的大区域防空,将最终取代以末端防御为主的目标防空和区域防空。防空区域不只局限于本土陆地上空,有时还会伸展到海洋上空甚至太空领域。因此,仅限于从掩护本地区目标出发组织防空是不够的,应从更大的范围,综合运用全国的防空力量,统一布局,合理部署,建立屏护整个国家的防空体系。坚持“大区域”的防空观,要建设适应空天一体化的防空力量,具备夺取防空作战主动权的能力;要建立天基、空中、地面(海上)相结合的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形成大区域、多层次的防空布势。防空作战力量必须能够尽远前出拦截,以赢得大区域防空的主动和胜利。
大学军事理论 4、谈谈你对现代战争作战空间的认识?_?
不同的战争空间代表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当前,战争空间已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表现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等不同领域的多重作用。 物理域作战空间 物理域作战空间是战争物质体系构成的场域,其特点表现为实兵对抗、实体摧毁、实力消耗,主要由陆战场、海战场和空战场等组成。陆战场是战争的传统场域。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作战需要,人类作战空间由陆地扩展到海上,于是海战场逐渐形成。世界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萨拉米斯海战,第一次由于海上作战而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进程。空战场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运用而出现的,现代新型战机不仅可支援陆战和海战,而且可直接摧毁和破坏敌后方的重要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现代战争中,物理域仍然是交战的主要战场。现代武器装备的射程增大,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增强,为物理域大纵深作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深远迂回、纵深奔袭、体系作战等作战样式得到广泛运用。 信息域作战空间 信息域作战空间是信息元素所构成的场域,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关键领域。信息域的核心是信息,本质是信息的利用,是围绕信息获取与识别、转换与传输、储存与提取、攻击和防护等能力所展开的空间。主要手段为: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网络进攻、网络防御等。现代战争中战斗的整体运作,各战场的相互配合,指挥员对各参战力量、各战斗行动的协调控制,都依赖信息空间的支持。伊拉克战争中,美中央战区总部动用了90多颗卫星和36处卫星地面站,通过大型显示屏,每2.5分钟更新一次战场图像数据,使未来战场变得清晰透明。 随着大批电子战设备融入计算机网络之中,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信息域作战主要空间。为了占领现代战争的制高点,各国加快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如美军正在努力打造全球信息栅格(Globe Information Grid),企图在世界范围组建网络化连接体系,实现各地美军点到点的实时信息互通。全球信息栅格根据作战部队、决策者和支持人员的要求,收集、处理、储存、分发和管理信息。它强调分布式、网络化、实时化覆盖全球的数据运作,为部署在世界各地的美军提供点到点的信息互通能力,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送交给正确的接收者,为实现信息优势发挥重要作用。 认知域作战空间 认知域作战空间主要是人的心理、思想、观念和精神等内容构成的空间。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次科学研究大脑以来100余年间,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下,透过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脑成像技术显示出复杂的结构,揭示了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和神经信息的处理方式等内容。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逐渐获得了个体的感觉、知觉、注意、思维、记忆和潜意识等心理活动规律,从而为认知域作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现代战争需求和新军事变革浪潮推动下,舆论对抗、心理较量和法理争夺等逐渐成为常态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样式,认知域成为现代战争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空间。认知域作战区别于物理域作战,它不是对战争实体的“硬摧毁”,而是表现为对对方军民心理的“软杀伤”。认知域作战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攻击知觉系统引发作战对象认知失衡。在战场条件下利用目标对象的认知特点,对其知觉系统施加影响,打破其认知平衡,个体可能会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或放弃自己原来坚持的一些观点。二是通过攻击价值系统促成作战对象情感错乱。通常,自身的价值系统维持着个体正常的情感体验。在战争时期,通过向其最珍视的价值体系进行彻底的攻击,能使作战对象情感发生错乱,干扰、阻碍其正常的思维和行动。三是通过攻击信念系统促使作战对象意志瓦解。通过对对方赖以坚持的信念系统进行攻击,打破对方官兵高度信赖的信念体系,就能很快促使其意志瓦解。
网络空间治理的必要性
网络空间治理的必要性在于:1、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治理可以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维护,防止网络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等攻击,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2、促进网络发展:网络空间治理可以促进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3、保护网络权益:网络空间治理可以维护网络用户的权益,保护网络中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网络欺诈和虚假宣传。4、提高网络治理效率:网络空间治理可以提高网络治理的效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未来外层空间的航天战是怎样的?
当人类借助航天技术,进入广漠无垠的外层空间的同时,某些国家的军备竞赛又有了新的领域。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外层空间有可能成为陆、海、空之外的第四战场。
太空好朋友外层空间的军事对抗叫航天战,包括外层空间及其同地面、空中之间的攻防行动。航天战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军用航天器的优劣。这类武器大致可分两类:
(1)是支援地面军事力量的卫星系统,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军用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这些卫星,作为现代军事力量的耳目、神经,对地面军事行动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是攻击敌方航天器的反卫星系统,包括反卫星和各种空间能束武器,如激光、粒子束武器等。
航天兵器的发展和使用,将使以空间为基地的攻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未来不仅将逐渐形成一套新的战略战术作战原则和方法,还将从作战指挥到战斗保障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产生一支新军种——航天军。
太空战争不可避免,如何击落空间站?
有以下几种方式:
1、往近地轨道发射小型飞行器,可以自我调节轨道的那种,然后逮到飞船就自动调整轨道往上撞。这样的弊端就是几乎完全被动,要是飞船有什么远程武器,比如伽马射线或者镭射激光就可以轻松防御。
2、地球上搞类似超高音速导弹的东西。具体思想可以参考中国最近研发的导弹,直接窜到太空,别人的导弹系统拦截不了。缺陷就是还是被动,没有退路。
3、人海战术。一堆飞行器由人工智能控制,一遇到目标就像分弹头一样打过去。
4、埋地雷。太空当中散布一些类似太空垃圾的核弹头或者氢弹头,一撞就炸,而且遇到飞行编队绝对杀伤力够强。
5、研发死光。死光这个概念是日本人当年二战快结束时研发的方向,不过最后当然没成功。原理就是装个类似反射镜的东西,然后使射线携带能量极高,直接把一个物体清零。
太空战争,简称“太空战”,也叫“天战”,是指利用太空天基武器系统,以争夺“制天权”为目的的作战行动,是以地球的外层空间为战场所进行的攻与防、进与退、败与胜的独特作战形式。
航天系统对军事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世界上除美国、俄罗斯外,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在发展和利用军事航天装备,以空间利用和反利用为焦点的攻防对抗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军事行动。但太空战争的技术尚未成熟,还没有进入实践阶段。
2002年俄罗斯军事学者B·N·斯里普琴科提出了“第六代战争”的理论,他认为,第一代战争是指以冷兵器进行的战争,它在人类原始社会结束后持续了3500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战争形式。第二代战争是火药发明后,出现滑膛武器为标志的。它持续了约600余年。
第三代战争是18世纪末以枪膛和炮膛中开始有了膛线为标志的。它大约持续了200年。第四代战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种自动武器、装甲车辆、作战飞机和作战舰艇以及雷达和无线电通信器材的大量使用为标志的。
20世纪后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军事领域中高精度武器大量出现,为第六代战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未来战场上高精度武器成为战场主角。
在第六代战争中,太空已成为交战的重要战场。交战双方将在太空进行太空侦察、太空拦截、太空投送及直接从太空发起攻击。
而电子战是信息作战的重要手段,在高精度武器大量运用的战争中,电子战将用于直接破坏对方信息链,使敌高精度武器和整个军队的效能降低与失去作用。但太空战争的弊端是可能会对地球大气层等造成影响。
足球防守战术什么时候用人盯人防守,什么时候用区域联防?
足球防守在遇到个人进攻能力不是特别强的时候应该用人盯人防守,当个人的突破能力十分强的时候,应该用区域联防。
暂无评论内容